房屋局稱正推展措施幫助輪候公屋居民 無意延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

橙新聞】現金津貼計劃落幕倒數 基層恐陷「交租黑洞」促政策轉向

政府針對公屋輪候逾3年住戶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將於本月30日終止,社區組織協會最新調查揭示,42%受助家庭坦言失去每月3,800元補貼後,租金負擔比率將飆破收入六成警戒線。此際房屋局堅稱簡約公屋供應提速,但民間直指「遠水難救近火」。

政府文件顯示,試行計劃實施34個月共發放逾19億港元,惠及9.6萬個家庭。房屋局書面回覆強調,第二批簡約公屋7月底迎來2,400戶入住,可縮短輪候者平均1.8年等待期。

值得關注的是,社協追蹤500個受助家庭發現,37%住戶雖獲編配過渡房屋,卻因搬遷至元朗、屯門等偏遠地區,衍生額外交通開支佔收入12%。有劏房家長透露,原用津貼支付子女補習費,政策結束後需改接夜間清潔工作維持家計。

房屋局內部評估報告指出,現金補貼與簡約公屋存在「政策重疊效應」,2025年前將有1.7萬個過渡性住房單位落成。然而立法會秘書處數據顯示,現行12.7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中,仍有5.4萬宗輪候逾5.8年未獲編配。

業界人士分析,租金市場已現「補貼後遺症」,參考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,劏房呎租中位數在計劃實施期間上升9%,高於整體私人住宅租金增幅。測量師學會前會長陳東岳憂慮,政策退場恐觸發基層家庭「降級遷移」至更惡劣居所。

社福界緊急倡議推出「租金支出扣稅額」,參照新加坡模式對月租低於1.2萬元家庭提供稅務減免。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更預告,將串聯百個基層家庭於政策截止日前往政府總部請願,要求設立租金管制作為替代方案。

房屋局回應查詢時重申,2024-25年度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已回落至4.6年,較高峰期縮短0.8年。局方同步預告正開發「智慧編配系統」,透過人工智能配對申請者與可供房源,目標將平均輪候時間壓縮至《長遠房屋策略》訂立的4年標準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hopping Cart